1年相当于40年,看济源钢铁如何领风河南,领跑同行!
开栏的话
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中,济源工商业用浓墨重彩绘就了改革开放的动人篇章。济源工商业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史,也是济源非公有制企业抢抓机遇的开放发展史。
40年来,愚公故里的非公有制企业,传承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奋进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他们不仅依托改革开放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还依托改革开放创造了勤勉、勇敢、创新、执着等精神财富。他们用拼搏奏响了济源改革开放史上最生动、激越的交响曲,他们的开拓奋进成为玉川大地最有创造力与活力的改革音符。
即日起,济源市委统战部、济源市工商业联合会、济源日报社联合推出《不忘创业初心 接力改革伟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济源非公有制企业巡礼》专栏,刊登我市非公有制企业改革开放历程中不平凡的发展故事,展示非公有制企业的改革开放成果,激励更多非公有制企业在建设又富又美新济源的征程中释放更大潜能。
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100强、世界钢铁企业100强……改革开放40年来,济源钢铁头上的光环越来越耀眼。“国家产品质量免检”“冶金行业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多年的历练,让济源钢铁的产品品牌越叫越响。
5月6日,说起改革开放40年来企业的变化,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玉田连用了几个“增长”:企业产能的增长,由40年前的5万吨生铁到如今的400万吨铁、钢、材,增长了近百倍;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由40年前的不足2000万元到如今的173亿元,增长了近千倍;企业纳税额的增长,改制16年来,济源钢铁纳税已经超过60亿元……
改革创新促发展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当时的济源钢铁,仅有一座100m3炼铁高炉,年产生铁5万吨,销售收入不足2000万元。而早在1971年之前,济源钢铁还只是靠土法炼铁。
济源钢铁1958建厂初期,没有技术,没有经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初期,济源钢铁因规模小、生产能力差,几经停产和恢复生产。1#100m3高炉的投产,让1971年成为济源钢铁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1985年和1989年,济源钢铁又建起了两座100m3高炉,年产生铁20万吨。企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1993年5月,李玉田调至济源钢铁。李玉田说:“我见证了济源钢铁26年的发展。改革开放政策让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济源钢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企业。”
在改革开放初期,济源钢铁产品单一,还是一个靠国家补贴的亏损企业。1990年,济源钢铁筹建炼钢项目。由于资金等问题,炼钢项目一度停滞。
发展才是硬道理。生铁只能作为原料向炼钢厂、铸造厂供应,而钢材是钢铁企业的最终产品。“要生存,必须炼钢。”济源钢铁人决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做好生铁产品的延伸加工。济源钢铁相关负责人披星戴月、历经艰辛,四处筹集资金,行程达50万公里。济源钢铁干部职工也纷纷慷慨解囊,筹集资金1560万元。在全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1994年年底,炼钢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结束了济源钢铁36年有铁无钢的历史。1995年,第一根钢坯拉出来了。1997年,第一根钢材轧出来了。济源钢铁成为全国继西安钢厂后第二家建成投产国家小型连轧示范项目——30万吨棒材连轧生产线的企业,成为河南省第二家钢铁联合企业。当时,河南省多地市均有钢铁厂,没有完成产品延伸加工的钢铁厂先后被淘汰,真正完成技改走出来的企业就济源钢铁一家。
做大规模,让济源钢铁快速成长。要想在钢铁行业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做大企业。要想做大,必须改革!当时济源钢铁面临的困难很多,诸如资金问题、技术问题等。济源钢铁开始进行“两大五小”技术改造:“两大”就是新建一座高炉和新上一个制氧机,“五小”是指一些工序的改造。改革创新让济源钢铁的棒材年生产规模达到60万吨。2004年,棒材生产规模达到100万吨。200万吨/年、300万吨/年,直至现在的400万吨/年,济源钢铁实现了高速度的发展。
做优产品,转型升级,实现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2000年后,济源钢铁开始进行产品结构调整。2004年至2009年,济源钢铁实施产品“普转优”。2010年至2013年,济源钢铁实施产品“优转特”。自此,济源钢铁由普通钢铁厂转型为特种钢铁厂。“我们现在为机器设备、工业装备等企业制作结构件、基础零配件供应钢材。优特钢产品占比达70%。”李玉田说。
“济源钢铁在时代洪流中得以生存并发展,最大的因素便是改革,最大的改革就是改制。”提起改制,李玉田颇有感触。济源钢铁作为曾经的地方国有企业,在竞争性行业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强。2001年,济源钢铁改制时,企业员工自己拿钱成为企业的股东,成为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一年相当于40年。”这是济源钢铁改制后,企业上下提到最多的一句话。截至2000年,济源钢铁40多年的钢材产量累计还不足100万吨。2001年11月份企业改制后,仅2003年一年的钢材产量就超过100万吨。
风正帆悬两岸阔
国家多收,企业多留,员工多得。作为地方企业,济源钢铁丝毫不忘自己担负的社会责任。企业纳税额多次翻番。企业改制后,截至2017年年底,济源钢铁纳税达60亿元,成为支持济源经济发展的重点企业。
此外,济源钢铁其他的社会贡献累计达40亿元。同时,济源钢铁密切关注社会困难群体,通过捐款捐物、兴资助学等多种形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数据显示,仅赈灾、社会捐助等,济源钢铁就出资800万元。
在发展的同时,济源钢铁对解决地方就业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今,在岗干部职工超7000人,包括服务济源钢铁的其他企业的职工以及劳务人员等,直接受益济源钢铁的人员超万人。济源钢铁员工的工资也是不断增长。加上股本分红,员工待遇多次翻番。
2017年8月9日,李玉田当选“济源十大当代愚公”。当代愚公者,不畏艰险、知难而进者也,锲而不舍、终得成功者也,济源之骄傲、人民之榜样者也。他带领济源钢铁上项目、扩产能、治环保、调结构,成功改制,不断实现发展跨越;带领济源钢铁数千名员工只争朝夕、不懈奋斗,创造济源工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当代愚公”,李玉田当之无愧。
“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中国的今天。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企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环境。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正是党的好政策。”李玉田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玉田以强烈的责任感,始终为员工谋福利,不断为社会作贡献。作为企业的掌舵人,李玉田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他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理念。李玉田说:“一个企业的成功,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团队的力量。而一个企业的失败,一个决策者就足够了。”26年里,李玉田遍尝酸甜苦辣。他深知,在企业发展的困难时期,一旦意志不坚定了,思想滑坡了,脚步退缩了,企业一定会失败。“坚持,干好一件事需要坚持,需要持之以恒,需要攻坚克难,这不就是愚公移山精神吗?”李玉田说。
“领风河南,领跑同行,为中原的国企改革和商业进化注入了鲜明的济钢元素。”这是2016年12月“第十二届大河财富中国论坛”组委会授予李玉田“中原企业家终身成就奖”时的颁奖词。李玉田以他在钢铁领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书写着中原企业家的骄傲。
我国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济源钢铁也将迎来建厂6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济源钢铁7000余干部职工将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来源:济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