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济钢产业集群化探路
以济钢为代表的河南钢企,
已经站到中国工业用钢的舞台中央,
成为河南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制造业的钢铁供应商
济源钢铁区域加工中心现场会
大河报记者杨霄 通讯员李传金文图
核心提示|8月30日,河南省工业信息化委员会在济源举办了济源钢铁区域加工中心现场会,全省3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与会,济钢区域加工中心的建设,搭建了钢铁生产龙头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产销对接平台,为共同促进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建立了合作新机制,也为实现河南制造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支持。
一个中心众星拱月
至少在记者看来,这是一次河南制造业企业群星闪耀的聚会。这些企业的块头和名气均具有区域代表性。
这批企业名单包括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中船重工海为郑州高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华威齿轮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洛阳YLC轴承有限公司、河南中轴集团、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南阳红阳锻造有限公司、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原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共30余家,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郑州机械研究所、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与会。它们来自郑州、洛阳、许昌、南阳、焦作、巩义、济源等7个省辖市。
8月30日,它们聚集于济源市,参加了由河南省企业活动办公室、河南省工业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河南省工信委)联合举办的济源钢铁区域加工中心现场会。
出席会议的河南省工信委副主任陈维忠介绍,区域加工中心是为了迎合个性化定制时代,服务河南工业、服务河南装备制造业提出来的。对河南装备制造业来说,用半径最近、运距最近、质量最有保证的钢材是最经济的考虑,同时,济钢如何利用自己的钢材服务于河南的装备制造业,是一个课题。这两点,成为河南省工信委在济源进行钢铁区域中心建设的主因。
显见,河南最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与河南最好的钢材生产商探讨如何进一步密切对接合作,是这次现场会的主题。
可是,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现场会,相信这也是河南制造业发展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现场会,河南制造向外寻求协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河南钢铁无非为建筑商提供钢筋这种普通材料而已。
但事实却是,河南钢铁,尤其是以济钢为代表的钢企,已经站到中国工业用钢的舞台中央,成为河南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制造业的钢铁供应商。
“我们与大多数河南制造企业都有密切合作,为它们提供优质的钢铁产品,只是外界有所不知罢了。”济钢人士对此并不惊讶。
显然,河南省工信委建设济钢区域加工中心,正是看到了济钢在工业用钢领域内的突破性发展。
一个目标协同创新
买卖合作,不过是生意往来。市场本身就能够发现最有效率的交易。对于区域经济来说,买与卖的合作,却不尽然,它能够产生1+1>2的加法效应,甚至是乘数效应。政府撮合河南制造企业与济钢合作的意义也许正在于此。
从政府用意看,目前济钢在开发河南制造业的市场上,还有更大的潜力可挖,河南制造业企业对河南钢铁企业,尤其是济钢的技术能力尚需要进一步认知,生产端与消费端并没有实现无缝对接,政府有必要搭建一个平台,实现双方信息互通互联,为双方进一步合作提供更多帮助。
建设济钢区域加工中心,是一个基于生产端供给侧的创新举措,它要求济钢在此过程中有更多的作为。
对此,济钢提出了“加大软实力建设,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能力”“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建设高端制造材料基地”三大建设目标,充实济钢区域加工中心内涵。
记者注意到,济钢提出围绕建设高端制造材料基地的目标,今后将在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绿色制造等高端制造上走出济钢的特色之路。例如延伸加工,个性化产品定制,加大合资品牌企业的开发与合作,与下游企业建立深度的战略合作,都将成为济钢今后的发展方向,实现为用户“量体裁衣”,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
在这里,济钢展现了开放的姿态,强调了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与客户“合作”的重要性。在现场,济钢向河南制造业企业伸出了合作之手。毕竟,个性化的产品定制,是以双方携手合作为前提。
因此,济钢区域加工中心的建设目标的达成,只有济钢供给端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消费端协同参与,才有机会实现。更确切地说,作为产业链合作,应当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生产端在个性化产品制造上,要更具针对性和适配性,真正实现生产端融入到消费端的制造之中去,而消费端的市场需求需要强化和生产端的信息沟通,让生产端时时了解需求动态,实现双方无缝对接,让生产端成为消费端的“前置车间”,真正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一个步调合力转型
济钢区域加工中心的建设,究其实,是以济钢为中心的区域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是以济钢为中心的河南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新机制,这体现了政府对济钢在河南制造价值链中重要性的认同。
眼下的济钢不是一家普通钢材生产商,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一家优特钢生产商,其行业地位已经进入中国优特钢先进行列。
现场会上,济钢董事长、总经理李玉田介绍:“近十年以来,济钢面对钢铁市场残酷竞争的现实,决心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斥资50多亿元,对原有装备工艺进行了彻底改造,成功实现了‘两个转型’,即由建筑用钢向工业用钢转型,由普钢向优特钢转型,已成为国内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棒线材精品优特钢生产基地,其规模进入中国优特钢企业第一阵容。”
根据中国特钢协会统计,今年1~7月份,在全国35家重点优特钢企业中,济钢的优特钢总量排名第6,其中特钢第6名,轴承钢第6名,齿轮钢、弹簧钢第5名。
数据表现上,济钢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型材料供应商,其市场品牌已经获得国际国内知名采购商的认可。比如,国际上,济钢已经向德国戴姆勒和德国博世、美国卡特彼勒等公司供货;国内,济钢取得了上汽集团、东风汽车、湖北三环、中国重汽、中国中车、三一重工、潍柴动力、人本轴承等公司的认证;省内的知名企业,如郑煤机、中船重工713研究所、一拖集团、洛阳轴研所、洛阳LYC轴承、河南中轴集团、许昌远东、河南恒星等,都是济钢的长期合作伙伴。
也就是说,济钢已成为河南制造的优势供应商,占据着河南制造钢材供应60%左右的市场份额。
“在济源进行钢铁区域加工中心建设,就是希望加强济钢与洛阳、郑州、新乡、焦作等市地的联系,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让济钢在河南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到80%,促进新型材料与装备装备制造业‘双赢’。”陈维忠表示。
当然,规模增长并不是济钢区域加工中心的唯一建设目标,政府更大的追求是搭建钢铁生产企业、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平台,促进新型材料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联动发展,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河南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一个范例探路前行
在陈维忠的构想中,济钢区域加工中心的建设应该像日本新日铁钢铁公司一样,围绕济钢建设一个行业性的整合平台,整合上游的原料资源和下游的装备制造,同时,把济钢塑造成为一个平台型企业。
在他看来这是有机会的。互联网和信息化引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个性化消费时代到来,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革命,企业需要个性化生产,来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为济钢区域加工中心的平台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济钢建设平台型企业提供了良机。
事实上,这种创新性设想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6月8日,郑洛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创建工作正式启动。这是工信部、中国工程院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示范创建的要求是,郑洛新三市在构建新型制造业生态体系方面要大胆试点,在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水平、企业创新力竞争力上做好示范,在推动郑洛新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上形成特色,敢于创新,早出成绩,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济钢区域加工中心的建设,可以看作是政府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河南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建设的一个示范性尝试。
李玉田表达了这层含义。他认为,济钢区域加工中心的建设,正是应了“天时”“地利”和“人和”。河南省“郑新洛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正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引领区的建设体系;在河南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推进的过程中,济钢区域加工中心的地理位置优势、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凸显。他非常感谢河南省工信委对济钢区域加工中心建设的支持。
济钢区域加工中心的建设,可以看作是先进制造业强省引领区建设的一次探索。
- 上一篇:公司举行水平连铸铸铁型材环保技改工程竣工投产仪式
- 下一篇:自纠自查岗位作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