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关闭

河南国泰型材科技有限公司免费为大 家提供关于铸铁型材,水平连铸铸铁型材,球墨铸铁型材相关资讯

0391-6688313
王建卫:13838903954 (销售副经理)
李备战:13949692628 (区域经理)
王 森:15138819588 (区域经理)
丁晓东:15239762230 (区域经理)
申明阳:15565621542 (区域经理)
黄亚萍:15993767650 (区域经理)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环保知识】环保应知应会知识-政策 法律 法规

发布:amwqaqoc 浏览:2894次

 

1、新《环保法》施行时间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环境保护坚持的原则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3、“六·五”环境日

新《环保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4、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5、环境保护义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6、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气十条”)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实施分区域、分阶段治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7、“气十条”具体内容

 1.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5.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6.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7.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

8.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

9.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10.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具体要求

1.严格依法保护环境,推动监管执法全覆盖;

2.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加大惩治力度;

3.积极推行“阳光执法”,严格规范和约束执法行为;

4.明确各方职责任务,营造良好执法环境;

5.增强基层监管力量,提升环境监管执法能力。

9、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

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科技创新,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既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又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持之以恒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0、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经济、人口布局向均衡方向发展,陆海空间开发强度、城市空间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明显优化。

--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国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

11、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1.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1)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2)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

 (3)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2.加强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3.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1)推动科技创新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3)发展绿色产业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1)推进节能减排

 (2)发展循环经济

 (3)加强资源节约

5.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1)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2)全面推进污染防治

 (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6.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健全法律法规

 (2)完善标准体系

 (3)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4)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

 (5)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

 (6)完善经济政策

 (7)推行市场化机制

 (8)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9)健全政绩考核制度

 (10)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7.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计监测和执法监督。